凤冈县政府 凤冈县党建  
天气预报: 站内搜索: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 » 议政建言

传承天桥唢呐文化的建议
    字号:[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传承天桥唢呐文化的建议

县政协天桥镇联络组

一、发展现状

天桥是凤冈的唢呐之乡,1983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“唢呐艺术之乡”的称号,主要在红白喜事、活动庆典和表演期间进行演奏,唢呐制作技艺,在天桥镇已经传承了数百年,到如今已有15代传承人。目前天桥镇能吹唢呐的有六七十人,在天桥的红军小学成立了一个唢呐班,由专业的老师教唢呐,为唢呐传承作好人才储备。2019年6月,贵州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凤冈唢呐制作技艺榜上有名。

二、存在问题

    1.唢呐传承人外出务工

2.市场乐队冲击较大

3.唢呐传承人稀缺。

4.唢呐传承不好。

三、原因分析

    1.重应试教育,唢呐教育资源匮乏。

2.吹唢呐收入低,唢呐发展受限。

3.人才的缺失,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精品,从而难以打开文化产业的市场。

四、发展建议

(一)转被动传承为主动学习

1.传统文化进校园,从学生时代抓好传承苗子。根据镇情,向上级部门申报民族文化进课堂。在民间寻找唢呐技艺长者,并根据民间艺人的口头讲述将其掌握唢呐的精髓和要领登记在案,并整理印成课本。聘请专业老师在中、小学入学授课,开设唢呐必修课程,让孩子从小学习唢呐文化和实际操练唢呐技艺,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
2.以村级为单位,重操“旧业”壮大民间艺人班子。村级组织一批想学、爱学并且曾从艺而又未外出人员,组成技艺传承班子。通过日常劳作之余村民之间的交流、与外来村子文化切磋,村级组织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作用,举办唢呐活动,扩大影响,壮大唢呐文化的影响力。

(二)创新传承模式,实现智慧化民族艺术产品

采取新型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,因地制宜的利用文字、视频、录音等数字化多媒体记载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、分布、传承,在开发的时候可以准确便捷的提供可视化的多媒体信息。

(三)政府主导,巩固民族文化厚积薄发

建立唢呐协会,按照公司化运作管理,以政府牵头打响协会品牌竞争力,增加唢呐艺人及协会的经济收入,让唢呐文化办得有特色而又登得上社会的舞台。同时政府要更多的向上级争取项目,对唢呐行业进行补助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
凤冈县人民政府主办 (黔TCP备05004039号)
凤冈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    凤冈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
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:lscomp@163.com